🎓 从数学A*到LSE录取:一位高中生的规划、实践与成长之路
当伦敦政治经济学院(LSE)管理学专业的录取通知到来时,对于Joey同学而言,这既是意料之外的惊喜,也是过去几年脚踏实地规划与实践的最好回馈。

在众多申请材料中,Joey同学的A-Level成绩无疑是亮眼的:数学A*、进阶数学A*、经济学A。
但我们知道,对于LSE这样的顶尖学府,分数仅仅是敲门砖。招生官更想看到的,是分数背后那个鲜活、有思想、有行动力的年轻人。🤔
那么,Joey同学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经历,向招生官展示这些特质的呢?
💡 从A*到商业洞察:让数学不止于解题
扎实的数理能力是申请顶尖商科的基础。而Joey同学的A*成绩,并非源于简单的“刷题”,而是来自一种更深层的学习习惯。
在课堂上,她从来都是那个积极主动、专注于思考的学生。相比于被动地聆听和记录,她更善于在学习中提出自己有洞见的想法。这种主动探究、深度思考的习惯,让她不仅掌握了知识,更建立了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。
有了这样扎实的学术功底,Joey同学开始尝试将其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。作为数学建模社的社长,她不再满足于课本上的习题,而是和同学们一起,学习用数学工具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。这个过程,让她初步体会到“学以致用”的乐趣。
这份乐趣,在一次与摩根士丹利合作的金融项目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。

在项目中,她需要为动视暴雪公司进行估值。她运用在课堂和社团里学到的分析能力,深入研究公司2019至2022年的财务报表,通过DCF模型预测现金流,最终得出了一个有理有据的股权价值。
这不再是一次纸上谈兵的作业,而是一次严谨的商业分析。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,书本上的数学公式,才真正转化为了她洞察商业世界的工具。📈
✨ 从迷茫到清晰:在思想碰撞中锁定未来方向
一个清晰的学业规划,往往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,而是源于开放的对话与思想的共鸣。

Joey同学的路径选择,就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。她并非一开始就锁定了“管理学”这个目标,而是在与留学规划老师的持续交流中,一步步找到了方向。
据她的规划老师回忆,两人的谈心可谓“天南地北,无所不包”。她们的交流远超日常的申请程序沟通,更像是一场场“激烈的思想碰撞”。正是在这样高频次的深度对话中,那些关于未来、关于热爱的“共鸣的火花”被不断点燃。
Joey同学渐渐发现,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热情,在于利用数学和统计知识去分析复杂的经济课题。当这个想法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得到验证和鼓励后,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。
这份在思想碰撞中被确认的热爱,成为了她最强大的内驱力。🚀
它推动着Joey同学主动走出课堂,去寻找能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舞台。正是在此驱动下,她积极投身于摩根士丹利金融加速器等项目中,在模拟公司估值、操盘虚拟IPO、管理千万级美元的投资组合等一系列高强度实战中,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和口碑。
从迷茫探索,到思想碰撞,再到目标明确、付诸行动,这条规划路径,无疑向招生官展现了她乐于交流、善于思考、知行合一的宝贵特质。
🎨 “不喜亦不惧”:广阔视野塑造的独特个体
除了硬核的学术和实践能力,Joey同学丰富的个人兴趣也让她的形象更加立体。
- 🎭 戏剧与音乐剧: 她是校园音乐剧社的一员,还曾担任导演拍摄校园微电影。
- 🦕 古生物学: 她对侏罗纪和白垩纪抱有浓厚兴趣,会主动去学习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公开课。
- ✍️ 文字表达: 她的文章曾四次在文学杂志上发表,展现了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。
这些看似与申请“无关”的爱好,恰恰塑造了她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。
正如她的座右铭所言:
“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”
面对广阔的世界,她始终保持着一份探索的热情与面对挑战的从容。这或许也是LSE希望在未来的学生身上看到的珍贵品质。💖
最后,想问问正在阅读的你:
💬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,哪一段“跨界”或“实战”经历让你收获最大?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!
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,别忘了点个 赞👍 和 在看👀,并 分享 📤 给身边正在为梦想奋斗的朋友们吧!




